關注「電動車公社」
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汽車
以下是上周新能源圈的新聞:
新車上市:
歐拉芭蕾貓上市,售價19.3-22.3萬元;
雷達汽車正式發布,首款車定名雷達RD6;
現代IONIQ 6正式發布;
蔚來ET5、小鵬G9、問界M5e、阿維塔11等新車申報信息公布;
2023款KiWi EV正式下線,將搭載大疆車載系統;
理想全新SUV專利圖曝光;
合創純電轎跑車官圖曝光;
騰勢新SUV專利圖曝光,搭配混動、純電兩種動力總成;
公司動態:
極氪為老車主免費更換8155車機芯片;
智己公布“原石谷”積分兌換權益細節;
奔馳與騰訊達成合作;
小米申請自動駕駛商標;
五菱官宣進軍混動市場;
多家電池企業曝光磷酸錳鐵鋰電池研發進度;
國內新聞:
上半年新能源車出口同比增長30%,達20.2萬輛;
廣州已累計發放201臺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
國際新聞:
大眾將為自動駕駛推出訂閱模式;
寶馬在韓國推出多項訂閱服務;
新車上市
1、
歐拉芭蕾貓上市,售價19.3-22.3萬元
7月12日,歐拉芭蕾貓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401km 愛麗絲版、401km 胡桃夾子版、500km 睡美人版、500km 天鵝湖版4款車型,補貼后售價為19.3-22.3萬元。
據悉,芭蕾貓定位緊湊級掀背兩廂車,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401/1867/1633mm,軸距2750mm。三電方面,新車全系配備一臺峰值功率為126kW的驅動電機,根據續航不同,分別搭載容量為49.92和60.5kWh的磷酸鐵鋰電池包。
設計方面,芭蕾貓的外觀采用了類似大眾甲殼蟲的復古設計,提供定白、天青、米釉、鈞霞4款單色,以及朝暮青白、金風玉露2種雙拼色;內飾則是采用了雙聯屏設計,并通過粉/白、藍/青、棕/米及純黑4款內飾顏色,營造出了少女系的風格。芭蕾貓車內布局了多種女性所需的儲物空間,并提供了為女性設計的方向盤、座椅和化妝鏡。
此外,芭蕾貓還面向女性用戶的痛點,推出了暖男模式、女神模式、乘風破浪模式和兒童模式4種駕駛模式,并推出了 L2 級ORA-Pilot輔助駕駛系統,支持 360 全景影像、智能語音泊車、自適應巡航、循跡倒車等功能。未來還將通過后續OTA,實現守護模式。
其實歐拉芭蕾貓和理想L9類似,最大的特點都是精準定位。無論是芭蕾貓面向女性的設計和配置,還是歐拉ECO董玉東喊出的“136年來全世界更愛女人的汽車”,甚至是此次新車發布會的地點——定位女性友好城市的長沙,都在突出歐拉“女性用車”的標簽。
但相比之下,歐拉芭蕾貓的售價和產品力要撐起足夠高的產品定位還是有些距離。社長在微博發起了芭蕾貓vs精靈#1的投票,從結果來看也是精靈#1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最后,希望歐拉是真的關愛女性吧。
2、
雷達汽車正式發布,首款車定名雷達RD6
7月12日,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雷達汽車正式發布,主打戶外生活方式的車型,包括皮卡、SUV、ATV等等,并涵蓋純電、混動等多種動力模式。雷達汽車首款新車定名雷達RD6,定位純電中型皮卡,基于SEA浩瀚架構打造,百公里加速水平在6秒級,純電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外放電功率可達6kW。目前已經開啟0元預訂,并將于幾個月后正式上市。
隨著這幾年越野、露營等戶外生活方式的大熱,也有不少車企關注到了這一趨勢。像是之前主打越野的坦克品牌和長城炮皮卡,以及主打房車露營的上汽大通都是如此。而隨著雷達汽車的出現,也終于有新能源品牌關注到了這一趨勢。
相比于燃油車,新能源車在戶外往往更有優勢:無論是能夠帶動多款家用電器的外放電功能,還是能長時間控溫的睡眠座艙,都堪稱是露營利器。這一點,公社小伙伴在前些天團建的時候已經體驗到了。那么新能源露營到底需要注意些什么?又有哪些快樂值得分享?戳這段視頻感受:
3、
現代IONIQ 6正式發布
7月14日,現代IONIQ 6正式發布,將于今年第三季度投產,并在年底率先交付韓國和歐市場,目前暫無引入國內市場的相關消息。據悉,新車基于E-GMP純電平臺打造,車身尺寸為4855*1880*1495mm,軸距為2950mm,定位為中型純電轎車;新車外形呈轎跑式造型,前臉采用封閉式設計,整車風阻系數為0.21。
三電系統方面,新車搭載53kWh或77.4kWh電池組,長續航版本WLTP續航為610km;全輪驅動版本搭載前后雙電機,最大功率239kW,最大扭矩605N·m,0-100km/h加速時間為5.1秒。
智能座艙方面,IONIQ 6的內飾部分采用了12英寸數字儀表+12英寸全觸控 AVNT 中控屏的雙聯屏設計,支持蘋果Carplay、安卓Auto車機互聯和OTA升級,配備雙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多色氛圍燈、SmartSense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ose音響系統。
韓系新能源車在國內一直銷量一般,并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但這并不代表韓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毫無建樹。畢竟汽車是韓國的支柱產業,現代集團09年就曾推出過混動車型,早早就開始布局新能源領域。今年上半年,韓系品牌在美國共售出超過三萬輛電動汽車,已經超過福特,僅次于特斯拉;歐洲市場也有多款韓系新能源車殺入銷量榜單,甚至斬獲銷冠。
而在動力電池領域,2021年全球第三、第四大電池供應商三星SDI和LG都是韓國企業,LG不僅是特斯拉的第二大電池供應商,自研的NCMA 技術前景也值得期待。
去年韓國企劃財政部部長兼副總理洪楠基表示,韓國將加速新能源車的轉換,今年的目標為50萬臺。可以說韓國新能源領域擴張的腳步邁的很大。因此,盡管目前韓系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并不重視,也并沒有投放最新的新能源車型,但無論從整車還是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韓系新能源完全稱得上是一個不能小看的對手。
4、
蔚來ET5、小鵬G9、問界M5e、阿維塔11等新車申報信息公布
日前,工信部第五十六批免征購置稅目錄公布了蔚來ET5、小鵬G9、問界M5e、阿維塔11、智己LS7等新車的動力、續航等申報信息。
從申報信息來看,蔚來ET5很有可能憑借體系優勢以及更低的門檻成為蔚來最走量的車型,小鵬G9又要和理想爭奪“50萬以內最好的新能源SUV”的名號,手里藏著什么“大招”還有待公布。隔壁的長安阿維塔11則是主打設計和智能化,只是能耗方面似乎稍微有些拉胯;而問界剛剛被質疑增程式是落后技術,轉身就推出了純電版本的問界M5e,似乎是對質疑的回應。
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會面臨“神仙打架”的局面。
5、
2023款寶駿KiWi EV正式下線,將搭載大疆車載系統
7月13日,2023款寶駿KiWi EV正式下線。這也是全球首款搭載大疆車載智能駕駛系統的新車,預計將于今年8月正式上市。
大疆想進入造車行業早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早在幾年前就組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經過幾年的發展,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積累了過千項專利。其實目前無人機上廣泛使用的避障算法,就是通過雙目攝像頭來測算距離的,和特斯拉的 “視覺感知技術”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只是算法不同。而算法,正好是大疆最擅長的“傳統異能”,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算是水到渠成。
目前使用大疆車載智能駕駛系統的2023款KiWi EV已經可以實現L2級別的輔助駕駛,也將成為大疆自動駕駛方案落地的第一款實車,確實值得關注。相比親自下場造車,大疆和華為的選擇出奇的一致,一直將自己定位成為車企提供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目前華為已經通過“賦能”問界證明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小康、長安、北汽等老牌車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合作,朋友圈越來越龐大,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造車經驗,離真正下場造車似乎越來越近了。而大疆選擇進軍造車,是真想成為中國的“博世”,還是條件不夠成熟時的權宜之計,就看大疆的下一步動作了。
6、
理想全新SUV專利圖曝光
近日,網上曝出了理想全新SUV車型的專利圖。據悉,新車內部代號為理想X02(理想L9代號為X01),定位于中大型6座SUV,或許將是理想ONE的換代車型。其采用了類似L9的理想家族化設計,尺寸略小于L9,同樣搭載理想L9采用的第二代增城平臺,預計將于2023年上市。
理想一直是新勢力里產品線最單薄的一家,但也是定位最精準的一家。目前理想ONE被人詬病的短板其實是三缸增程器和前軸的麥弗遜懸架,而這兩個問題在換代之后的X02身上將不復存在,或許會接棒理想ONE,成為理想在35萬價格區間內新的殺手锏。
目前,20到30萬這個國內新能源車企廝殺正酣的主戰場,理想目前卻并未布局產品。不過后續的理想工廠即將陸續投產,產能完成爬坡,手握更多產能的理想或許會進一步擴張。在X02曝光之后,或許理想的新款轎車也即將與大家見面。
7、
合創純電轎跑官圖曝光
7月15日,合創官方曝光了新車型的掃光圖。從運動風格的造型來看,新車定位純電轎跑,整車線條非常流暢,尾部采用了溜背設計,后翼子板也有著明顯的寬體處理。
雖然背靠廣汽和蔚來的支持,但合創一路走來卻并不輕松。目前推出的兩款車型仍然沒有擺脫“換殼廣汽”的陰影,盡管合創Z03的性價比路線在銷量上有了起色,但仍然未能建立足夠的品牌認同。如今合創在做的事情是用電競、國潮、智能化等標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與此同時同時推出一款設計更激進、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轎跑車型,但僅憑這些能否真正解決年輕人選車的痛點,恐怕要打個問號。
合創新車型內部代號G06,是合創全新設計下的新車型。有小道消息稱,合創將會采用單電機前驅和雙電機四驅兩種動力形式,最長續航里程可達700公里。從造型來看,合創G06基本復刻了廣東車展上展出的Concept-S概念車,或許會為純電轎跑車型的又一有力競爭者。
8、
騰勢新SUV專利圖曝光,搭配混動、純電兩種動力總成
近日,網上曝出了一組騰勢新SUV的專利圖。從進氣格柵的造型來看,新車將會搭配和騰勢D9相同的混動及純電兩種動力總成。
此前,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就曾經在社交平臺上聲稱,今年年內將推出一款“世界級”SUV概念車,是否就是這次被曝出諜照的SUV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從“世界級”的說法、以及曝光的專利圖看來,新車的尺寸很有可能會定位中大型甚至大型SUV,會和蔚來ES8、理想L9等車型展開同臺競技?;蛟S真的像有些網友說的那樣,“以前沒錢買騰勢,現在沒錢買騰勢”?
公司動態
9、
極氪為老車主免費更換8155車機芯片
7月11日極氪進化日上,極氪001正式迎來基于8155芯片的新一代極氪智能座艙,并面向新車主和老車主提供免費升級服務。其中,新車主直接升級,老車主則是無損更換位于中控臺下方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
此外,極氪還將于7月19日推出ZEEKR OS 3.0正式版,在底盤、車身、車機、智能駕駛等領域均有更新,其中包括可見即可說、高德地圖、全速域主動巡航控制、“羚羊避險”等新功能。
當天,極氪也推出了極氪001超長續航雙電機ME版,標配400kW電驅系統和100kWh電池包,0-100km/h加速時間為3.8秒,CLTC續航為616公里,售價34.9萬元起。新車提供全時后驅、適時四驅、全時四驅三種驅動模式并搭載閃電切換智能四驅系統,能在0.4秒內實現后驅/四驅的智能切換。
這次極氪能給老車主免費升級8155芯片和智能座艙,頗有幾分“交個朋友”的意味,也無疑相當于對友商們的“背刺”:像是隔壁的蔚來和李斌就不得不大方承認“20多萬輛車,免費升不起”,更不用說之前的歐拉了。畢竟按照3000/臺左右的成本價來算,極氪近3萬臺的交付量也要付出近一億元的成本,這條口碑可是真不便宜。而除了免費升級之外,車機OS和智能駕駛的更新、以及雙電機長續航版本的加入,也說明了被用戶“噴”出來的極氪,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10、
智己公布積分兌換權益細節
7月12日,智己汽車公布了“原石谷”中原石可兌換的權益細節,包括軟硬件升級、智享服務、限定精品、數字藏品以及限定體驗活動等,例如激光雷達開啟兌換后可使用不超過6800枚原石+一萬元現金進行升級。
目前,原石中30%為養成式開采,可通過參與APP互動任務、品牌共創任務等獲得;而70%為里程式開采,將于8月7日正式開啟,通過駕駛智己汽車獲得。用戶提供的行駛里程數據越多、時間越早,獲得原石的機會也越大。
智己的原石谷玩法可謂是車企中最復雜的一個,而且權益僅面向車主開放。掐指一算,前4年每10分鐘掉500枚→每天7.2萬枚→每年2628萬枚。從激光雷達兌換的價格來看,1枚原石的價值大概率會是1塊錢,因此智己會在前4年為車主發放價值約1億元的原石,也算是一種對老車主的變相回饋。
11、
奔馳與騰訊達成合作
7月11日,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與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圍繞高級別自動駕駛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梅賽德斯-奔馳自動駕駛技術的模擬、測試和應用。
這次雙方合作的重點就是開發自動駕駛。在自動駕駛領域,騰訊并非新丁,手里有著不少專利和數據,包括虛擬仿真測試、車路協同、智能網聯等。而奔馳作為世界首家宣布支持L3級自動駕駛的廠商,在自動駕駛上的布局最為激進。這次的深度合作,奔馳將在自動駕駛的本土化上得到不少助力,也許能加速自動駕駛在國內真正落地的進程。
不過奔馳貌似已經學到了騰訊的精髓,前段時間發布的4998元用1年后輪轉向功能,屬于妥妥的“氪金才能變強”。
12、
小米申請自動駕駛商標
近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申請注冊多個“小米自動駕駛”“XIAOMI PILOT”商標,國際分類涉及運輸工具、科學儀器、機械設備、廣告銷售等,當前商標進度均為申請中。
最近一段時間,小米造車可謂是動作不斷,也有相關爆料稱:“雷軍將攜小米汽車工程樣車在8月的一場公開活動上正式亮相,隨后車輛將開啟包括冬季路試在內的一系列測試活動”,但隨后被小米負責人回應稱消息不實。
仔細分析起來,小米除了去年被曝出收購深動科技、獲得部分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專利之外,還投資了四十家左右的汽車供應鏈企業,其中不乏自動駕駛、芯片、動力電池等企業,甚至還從其他車企高薪“挖角”高管,可見小米造車的決心。
而此次申請自動駕駛相關商標,結合在今年4月底招標焊裝線的消息,也說明小米造車的進度很有可能已經完成了概念設計階段、正在進行工程設計階段。這個進度距離小米宣稱在2024年量產其實只剩兩年的時間,小米汽車想要如期完工,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
13、
五菱官宣進軍混動市場
7月14日,五菱官方宣布將正式進軍混動市場,后續將推出混動(HEV)和插電式混動產品(PHEV)。五菱表示,根據當前大部分用戶的使用場景,將率先推出HEV車型。
五菱旗下雖然有MINI EV這樣的現象級爆款,但這樣的走量車型顯然無法貢獻足夠的利潤。五菱需要挖掘新的增長點,因此市場接受度更高的混動車型就成了五菱的新目標。結合目前已知的信息,五菱的第一款混動車型大概率是之前被曝光諜照的五菱凱捷混動版,能夠憑借更低的用車成本搶占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之所以先推出HEV車型試水、后推出PHEV車型,可能并非技術層面的原因,而是出于用戶群體和品牌定位的考慮。畢竟HEV車型成本更低、也更適合那些無法安裝充電樁的用戶,先推出HEV試水、讓大家接受五菱做混動這一事實之后再推出PHEV車型,也讓燃油車主更容易“觸電”。
而網傳的敞篷版宏光MINI EV也即將上市,能看出五菱一直在積極求變;期待這次宣布進軍混動市場的五菱能繼續造人民需要的車,將混動車型的價格打下來!
14、
多家電池企業曝光磷酸錳鐵鋰電池研發進度
近日,市場傳聞多家鋰電頭部企業的磷酸錳鐵鋰電池已在今年上半年通過電池中試環節,正在送樣品給車企測試,并計劃于下半年量產。
對此,寧德時代的回應是:此前曾計劃推出的新產品“M3P”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磷酸鐵鋰電池,其中還含有其他金屬元素,并稱之為“磷酸鹽體系的三元鋰電池”,目的是降低成本。比亞迪則是回應“對各種材料都會有研究”,目前正處于研發階段。此外,國軒高科也回應稱具有相關專利技術,在行業有突破時會進行產業布局。
磷酸錳鐵鋰電池其實是在磷酸鐵鋰電池的基礎之上在正極添加錳元素,通過提升電壓來增加15%左右能量密度的新型磷酸鐵鋰電池。此外,其能夠和三元正極材料進行復合,成為“三元磷酸錳鐵鋰電池包”,從而獲得低成本、高安全性、以及較高能量密度的優勢。
此前,寧德時代就曾投資 4.13億成為磷酸錳鐵鋰材料廠商——力泰鋰能的第一大股東,或許就是為了盡快進行量產。如果未來能夠實現大規模商用的話,很可能會取代目前低端車上廣泛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從而進一步提升續航。這無論對行業還是對消費者來說,無疑都是一件好事。
國內新聞
15、
上半年新能源車出口同比增長30%,達20.2萬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統計分析,2022年上半年,我國汽車企業出口121.8萬輛,同比增長47.1%。新能源汽車共出口20.2萬輛,同比增長30%,占汽車出口總量的16.6%。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今年上半年共實現出口97182輛汽車,占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數的48%。
從新能源出口數連續2年大幅度增長就能看出,中國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有了初具雛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國際領域也有了一定競爭力。而今年上半年,海外汽車行業也被迫大規模減產,僅歐洲地區因缺芯片造成的汽車減產就已經超過百萬輛,也給中國汽車出海留出了市場空間。相信隨著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會有更多在這兩方面具備優勢的自主品牌走出去,和那些傳統品牌們“剛正面”。
16、
廣州累計發放201臺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
廣州市工信局13日公布稱,該市作為中國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累計發放201臺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開放測試道路202條。
目前,百度阿波羅、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廣州沃芽等中國自動駕駛研發頭部企業齊聚廣州。全市開放測試道路雙向里程789公里,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590萬公里。
從目前發放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拍照數量來看,雖然新勢力和部分新能源車企在逐漸加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投入,但目前來看,科創企業仍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主力。
其實不難理解,畢竟自動駕駛在國內仍然處于很初級階段,相關的法規仍然不夠完善,權責不明確,短期內L3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都很難真正在量產的乘用車中真正落地使用。
對車企來說,目前布局自動駕駛技術是一件投入很大,但短期內很難變現的操作,對科創企業來說,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場景卻很多,比如貨運、公共交通等,都是很有前景的選擇,可以跑通的商業模式并不只有為車企提供技術解決方案這一條路,而隨著技術的迭代和法規的成熟,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多,潛力也越來越大,當然也就值得投入。
目前來看,國家和政策依然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
國際新聞
17、
大眾將為自動駕駛推出訂閱模式
大眾旗下軟件部門負責人Dirk Hilgenberg在接受采訪時稱,大眾可能會為自動駕駛功能推出按需付費的訂閱模式。此外,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外部軟件也將接入大眾OS的生態。
大眾也“學壞”了,開始學別人賣會員了。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大眾重點講了將開放生態,打造平臺,這對大眾用戶來說,絕對是個好事。畢竟以大眾目前展現出來的軟件水平和車機生態,如果真做成了封閉系統,可能又要成為一大槽點。與其做不好車機,還不如把權限放開、專注做平臺,至少用戶體驗會改善不少。
看來傳統車企智能化轉身,是真的比想象中要難啊。
18、
寶馬在韓國推出多項訂閱服務
7月11日,寶馬通過BMWConnected Drive商店在韓國推出了多項付費訂閱服務,涵蓋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自適應遠近光、輔助駕駛等功能,支持按月訂購和一次性買斷。以前排座椅加熱為例,其1個月、1年、3年期訂閱價格分別為2.4萬、12萬、21萬韓元,約合122、612、1071人民幣,買斷價格則為2703元。
關于訂閱模式本身,公社內部也分成了三種觀點。有的小伙伴認為訂閱模式給車主們提供了新的選擇,比如只在天冷的冬三月訂閱,開6年比選裝的價格還便宜;有的小伙伴認為既然花錢買了硬件,就應該提供相應的功能;也有小伙伴認為這可不是個好現象,萬一以后買了車剎車按次收費,那還得了?
那么,大家覺得訂閱模式到底可不可???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文章轉發自電動車公社,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